钢铁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章(第1页)

散沙术:对内男耕女织

每个治国者登基第一天,都会想一个问题:&ldo;我怎么样才能走出改朝换代的周期律?&rdo;各代的办法都不一样。

朱元璋虽然是乞丐出身,学历很低,但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国家打成一盘散沙。

当这个国家的人民变成一粒粒沙子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凝聚的力量,人凝聚不起来,就不可能造反了,这就是对内维持统治的&ldo;散沙术&rdo;。

朱元璋还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找到了思想依据,老子说,天下最理想的境界是&ldo;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rdo;。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一个小村庄里,守望相助,男人早上起来去种地,日落就回家,女人在家里烧饭纺纱管小孩,男女一生不出乡村,这样,天下自然太平,王朝自然千秋万代。

史书说,朱元璋一生中最喜欢读的书便是《道德经》。

要把天下打成散沙,在经济上,最好的模式就是男耕女织。

在中国经济史上,有两种植物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一是宋代的水稻,二是明代的棉花。

水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国(今越南北部)的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ldo;水稻革命&rdo;。

粮食产量的剧增,使得&ldo;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rdo;125。

宋代人口急速增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

从此之后,统治者失去了对外进行土地和人口掠夺的&ldo;刚性需求&rdo;。

而朱元璋则发动了一场&ldo;棉花革命&rdo;。

与水稻一样,棉也是一种外来植物,原产于印度,在汉字中第一次出现是南朝的《宋书》。

宋末元初,它已经在南方地区得到一定面积的普及。

元代,松江府(今上海)的妇女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朱元璋建国之后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他下令,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俱令种桑、麻、棉各半亩,10亩以上倍之,到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全国田地比元末增长了4倍多,其中棉田的增加最为显著。

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以丝绸和麻布为主的穿着传统,服装产量为之大增,棉纺织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大手工制造业。

据吴承明的研究,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匹棉布,约人均每年织布两匹,商品值近1亿两白银,其中528是以商品形式在市场出售的,总产量是英国在工业革命早期时的6倍。

126

这两场革命,&ldo;水稻革命&rdo;和&ldo;棉花革命&rdo;,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治理理念乃至国民性都造成了重大的、不可逆的影响。

这里还有一个世界级的问题需要解答:众所周知,发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实也是以纺织业为启动点的,而它最终引爆了机械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同时带来社会组织的颠覆性变化,最终诞生了资本主义,改变了人类文明的方向。

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产业的创新,在中国不但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

学者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14世纪的中国江南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孺老小都从事纺织,全家动手,机声不休,通宵达旦。

每户所织之布虽然数量甚微,但聚合之后,成亿万之数。

赵冈和陈钟毅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过一个让人吃惊的事实:从14世纪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中国没有出现过一家手工业棉纺织场!他们在《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写道:&ldo;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用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惟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rdo;127这种&ldo;一户一织&rdo;的家庭纺织与规模化的工场化生产相比,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优势是,前者的从业者几乎没有劳动成本支出,而且时间也是几乎没有成本的,任何人都可利用闲暇时间单独操作。

在这种生产模式的竞争之下,规模化的手工业工场当然就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了。

在现代经济研究中,早期的乡村手工业常常被称为&ldo;工业化原型&rdo;,它为工业革命的诞生提供了市场和技术前提;然而在中国,乡村手工业则变成了机械工业化的障碍,它发挥无比的抗拒力,来阻止工厂的兴起与工业化进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

城市化率的下滑

中国的城市从来不属于民间。

张光直的研究证明,从&ldo;中国最古的城市&rdo;到&ldo;近代中国的城邑&rdo;,都是政治的中心,是维护权力的必要工具,这一特征其实从未被改变过。

128不过,城市在经济中的功能却在明代以后改变了。

在先秦之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里,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心被置于若干个大都市之中,人口和工商活动也颇为集中,唐代还有法令限制县级以下的商业市集之发展。

可是,在明代之后,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家庭纺机相配套的,是中国从城市化向城镇化的大退化。

随着家庭纺织业的繁荣,这些农户的周边自然地出现了大型交易集市。

这些新型市镇与传统市镇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它们兴起的功能不是为农民消费服务,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参与贸易的不是&ldo;以物易物&rdo;的小农户,而是大商贩和巨额资金,他们的利益所得,来自于规模化经营和远途贩运。

有人统计江南地区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六府境内的市镇数目变化发现,在宋代,这里有市镇71座,而到了明代,则增加到了316座。

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变化一直不大,大抵在2000到2300个,可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到清中期,全国已约有三万个市镇,它们替代之前的两千个中心县城,成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器。

我们不妨将这一转变归纳为中国城市化的&ldo;离心现象&rdo;‐‐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是在中国,宋代以后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逐渐减弱,大中型城郡停止扩充,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人口反而向农村靠拢,江南地区形成众多市镇。

129

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城市总人口之绝对数几乎没有增长,但是全国总人口则在不断增加‐‐从明代初期的7000万人,至16世纪时达到1亿至13亿,至清代乾隆年间已将近3亿,城市人口比重日趋降低,到19世纪中叶降至谷底。

若与西方相比,戏剧性的反差更为明显:中国城市化率的最高点出现在13世纪的南宋,之后掉头向下,而西方正是在13世纪开始了城市化率的提升。

130在1800年,世界上70的大城市位于亚洲,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为规模第一,可是到了1900年,仅有一座世界级大城市位于亚洲,其余则均位于欧洲与美洲,这都是&ldo;工业革命&rdo;的结果。

131

这种人口和经济重心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最为真实地表明中国社会的平铺化和碎片化态势。

它既是人口增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同时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必然引导。

在城市离心化的大趋势之下,进而出现了&ldo;油水分离&rdo;的社会景象:政治权力集中于城市,为政府及权贵所全面控制,城市从此成为权钱交易中心和奢侈消费中心,而非生产制造中心。

经济力量则集中于数以万计的市镇,为民间势力所掌握,大量的手工业分散于数量更多的村庄,这使得资本、人才和资源的集聚效应根本无法发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叫我如何不恋他

叫我如何不恋他

高中时,黎念毫无存在感,路柏川是和她截然不同的存在,耀眼张扬,是游泳界冉冉升起的繁星,可望不可即。透明人黎念喜欢这颗繁星,谁也不知道。大学重逢,他依旧恣意璀璨,被很多人喜欢,永远不缺女朋友,黎念只是关注他的那些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后来他们意外产生交集,越来越多的来往让她情不自禁地生出期待和妄想,直到一次聚会,身边朋...

一切从棋魂开始

一切从棋魂开始

这是讲述梦想者如何在诸天世界悠闲修行的故事,是的,不信请看第二个世界在诸天世界战斗,学习,奋斗,装逼,修行不一样的无限世界之旅,战斗什么的弱暴了!弱暴了!弱暴了!重要的事说三遍!第一世界龙之谷第二世界棋魂待开始第三世界PS完本老书164万字我的超神空间,信誉保证,放心收藏!王道一粉丝群370708396普通群,无要求道一的VIP书友群258317973要求进群需1000点以上粉丝值或全订者以上,有群管验证截图。道一会经常在里面冒泡,讨论情节,发红包,甚至新建龙套之类的。...

空洞骑士:圣巢

空洞骑士:圣巢

(空洞骑士无系统重生部分架空微慢热)(有疑惑跳转六十章后答疑)在幽暗空洞的深渊之下,在广袤无垠的荒野之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上。光与暗的交织,秩序与混乱的碰撞。墨容看着眼前的欣欣向荣的城市,目光却跨越千里,落在那宝座之上。你那圣洁白色身躯所容之魂,早已跟你身后的王座融为一般,阴暗不堪!...

宠后作死日常+番外

宠后作死日常+番外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重生铁汉柔情甜文湛王将阿胭抱紧,低哑地问你为什么浑身都在颤抖?阿胭哆嗦哆嗦再哆嗦我怕湛王宠溺地笑你怕什么?...

六十年代白富美

六十年代白富美

六十年代白富美由作者凤轻轻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六十年代白富美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重生老妇的摆烂生活

重生老妇的摆烂生活

胡蓉重生回老二二十岁还没分家时,重生一世,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跟老二一家分道扬镳,然后帮着老三去参军,看着老三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大乾的大将军,带着老四摆摊赚钱,让老四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最意外的是老五,不声不响的,自己找了个师傅,拜师学艺,成为一代名医,把老六带回正途,鼓励老六成为探花郎,看着每个儿子都有所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