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pa60-----------------------
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对自己的母语都有强烈的感情。
语言学家袁晓国也说:如果中国没有统一的文字,就没有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中国。
最后,从艺术、审美价值方面说,汉字具有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功能。
学者们指出,汉字一字一形体,一字一音节,使我国文学艺术之花大放异彩,如辞赋、骈文;如律诗、词典;如对联、说唱等等,其同音异读之别、双声叠韵之巧、对偶平仄之妙,演化出了多少意境优美、音调和谐、对仗工整、节奏鲜明的佳作!
楹联题咏与名园古迹融为一体,独特的书法艺术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二、文化典籍的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
仅清《四库全书》就收图书3503种,79337卷,约99700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
而且编修时从封建统治阶级需要出发全毁书籍2400余种,抽毁书籍400余种。
关于我国历史书籍,有统计资料表明,西汉到南北朝的书籍12787部计86233卷;唐代有书籍10036部计173324卷;五代到周朝有书籍32283部计407589卷;清朝有书籍126649部计1700000卷。
据专家估计,我国现存古籍大约在80000种以上。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正是通过各种图书尤其是史书,我们才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夏代以来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
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他不能单纯依靠本能来生存,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的劳作,这种劳作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并借助于文字、图画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创造性劳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一代人都必须继承前一代人留下的知识、经验才能完成这种具有发展性的创造、劳作。
因此,典籍是知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基本途径,是影响文明进化、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中国的繁荣昌盛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使亿万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能够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提高民族自信心、历史责任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而且,中国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在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由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大量信息,是以文字的形式凝于历史文献资料当中的,所以历史文献典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特征也就更加突出。
第一,伦理本位。
本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指出:我国&ldo;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范围,哲学、心理学本与伦理有密切之关系,我国学者仅以是为伦理之前提,其他曰为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学范围于伦理也;曰国民修其孝悌忠信,可使制梃以挞坚甲利兵,是军学范围于伦理也;攻击异教,恒以无父无君为1辞,恒以载道述德;眷怀君父为优点,是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rdo;。
这种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文化特征,对于中国历史典籍的产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蔡元培哲学论著&iddot;中国伦理学史》。
-----------------------pa61-----------------------
在历史上最初给历史典籍的研究和整理涂上政治和伦理色彩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
当时孔子因感&ldo;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rdo;,于是乃删订了书、诗、礼、乐、易、春秋等&ldo;六经&rdo;,寄托了自己在政治上&ldo;复礼&rdo;和道德上&ldo;归仁&rdo;的最高理想,从而奠定了儒家学派的根本,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后中国历史典籍的编纂无不遵循这一最高原则。
故《隋书&iddot;经籍志》总序中云:&ldo;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
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斯道……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龠也……夫仁义礼智,国家所以治国也;方技术数,所以治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也。
&rdo;可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史典籍的编纂整理工作,不仅仅是个文化技术问题,而且还负有&ldo;正纪纲、弘道德&rdo;的政治和道德使命。
可以说历史典籍从它的开始起,一直就与政治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儒家学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阐述、宏扬儒家学说最重要的文化工具。
历史上的历代儒家学者,都极力提倡伦理学说,而且特别以政治伦理作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行为准则,把个体自我的自由选择完全纳入政治伦理的运行轨道。
从社会群体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整套诸如仁、义、礼、智、信等社会伦理原则。
到孟子则更将孔子的伦理学说更加条理化,提出了&ldo;仁义礼智、孝悌忠信&rdo;、&ldo;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rdo;等道德条目,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进一步具体化,并且深入到人生活动的各个方面,经过董仲舒、唐代道学唯心主义,到宋明理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得到继承和发展。
他们讲究格物致知,讲究修身、齐家,并以此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
儒家学说的这种&ldo;政教合一&rdo;的文化观也构成了中国历史典籍的整体特征。
第二,家国同构。
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对人与人、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这些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国是以统治者家族的宗法关系作主于建立的,所以国便是家,家便是国。
家天下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国家形态。
王国维曾说:&ldo;中国政治教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1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候之制&rdo;。
中华民族把原始氏族社会的父家长制血缘关系带进了奴隶社会,使其存留在夏商社会组织中,在西周形成宗法制度。
于是自周王朝起,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内容,并且一直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里边,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虽然其形态发生了多次变化,由周朝的宗法制度转而为秦以后的宗族组织,又转而为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组织;再转而为唐宋以后的宗族氏族组织,但其基本的结构却一直保持未变,并沉积在社会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内部,主导着中国的全部文化现象。
于是历史典籍成了阐述家族伦理、治家之本的工具,成了为不同类型的家庭树碑立传的变种。
这种宗谱集合体式的政治典籍又反过来鲜明地表露了国家一体这一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第三,天人合一。
&ldo;天人合一&rdo;的思想在民族文化中居重要地位。
1王国维《观堂集林&iddot;殷周制度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曾经他是落魄的富家子弟,拥有一个耻辱的身份赘婿。虽然身负血海深仇却只能在别人白眼中苟延残喘。而现在他重生为王,一双铁拳打出一条生死路。一个兵王重生赘婿再次崛起的故事。...
夏以凉一直认为,这辈子遇到最丢脸的事莫过于穿着公司发的套装去参加宴会,然后华丽丽地撞上自家总裁!好吧!总裁大人您多眼金睛,看得出人家名为夏家堂小姐,可实际上只是叔叔婶婶和堂姐的佣人。好吧!总裁大人您心地善良,想要救人家脱离苦海,可也用不着把人家收编为妻吧?什么?挂名而已?嗯!那就只挂一年,就一年哦!...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意千欢作者九月轻歌文案黎郡主精于造园分外挑剔,无法忍受一点瑕疵。唐侯爷骁悍无匹工于权谋,难相与的名声在外。各自有心疾。前世相爱,饱受磨折今生改写生涯,再续前缘。只是,成亲后,某件事儿...
...
(业余写手作品,全文免费阅读。)皇帝微服出巡,与民同乐!皇帝带兵打仗,御驾亲征!皇帝带兵娱乐,日理万鸡!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却因一次意外的穿越而改变一生,且看他如何挫败奸臣,诛杀昏君,泡尽天下美女,直至一统霸业!纯属虚构,请勿模仿(QQ群127919917 英雄客栈,欢迎忠实读者加入。)...
全球的手机同时出现了一款完全陌生的手游APP,不能卸载,不能移动,十分诡异。它拥有让人往返游戏异界,将技能装备以及一切物品带回到现世的能力。全人类都被迫参加这一场游戏。开局一裤衩,装备全靠打!新书全民的诸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