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可以肯定的是,“民族建构”
属于一个政治上的中性词。
当然,就像是谈及党派政治倾向一样,在所谓的中性两边,还有两个略带贬义或是绝对褒义的同义词,“民族发明”
和“民族觉醒”
。
依照西方史学家的观念,在公元14到18世纪期间,真正完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建构”
的国家仅有两个,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法国。
事实上,大英帝国的民族建构一直都并不怎么牢固,主要依靠海岛易守难攻的天然地理优势,以及庞大且强悍的海军舰队维系着。
以至于在一个并不大的不列颠岛上,居然一直存在有三个独立的单元(族群),分别是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
英格兰属于北欧海盗和法兰克人的混血后代,而北部的苏格兰人和西部的威尔士人属于土著凯尔特人的后裔。
基于对自身民族的不认同,那些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乡下人”
,毅然决然的摆脱了英王臣民的身份,选择了独立;
不仅如此,与不列颠岛咫尺之隔的爱尔兰岛,被英国殖民了几个世纪的爱尔兰人,依然在反抗英国人的统治。
反观法兰西,法国人可能算得上是欧洲最大的“杂种”
(非贬义),但另一方面,法兰西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即便是日后的法国如何衰落,本土之上也没哪个地区闹过独立。
简单的说,法国最早的居民是高卢人,随着凯撒的高卢战记,这一片土地逐渐的罗马化(拉丁化)。
数百年后,野蛮善战的日耳曼人(法兰克人)成功的入侵了法国,并成为统治者。
经过上干年的漫长演变之后,法国的北部形成了法兰西族,南方的普罗旺斯族。
毫无疑问的,前者带有较明显的日耳曼痕迹,后者是较纯粹的拉丁-高卢人。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法语里,普罗旺斯语在语言学上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法语。
最终,法国的两个族群在大革-命爆发之后,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融合。
至于其他的欧洲列强,德意志的民族觉醒要等到1813年之后,也就是拿破仑战争的后期;而俄罗斯民族的觉醒需要“十二月党人”
的起义,还有普希金用俄语书写诗歌,开创了俄国文学;至于意大利的民族觉醒,则是依靠“烧炭党”
在黑暗中点燃了第一把火。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区别敌我的方式之一,就是对之前法国国王的臣民提出了三点要求,即著名的“自由、平等、博爱”
原则,只要接受这三点,你就可以脱离国王臣民的身份,并加入到法兰西民族自我统治的新共同体中来。
因此,这一时期的法兰西式的国民民族并没有从语言或者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民族,更多的是从观念的角度出发去打造一种全新的身份。
因为“理性和自由,不会因为隔座山就不同”
。
打着“自由、平等、博爱”
的旗号,法兰西民族可以进驻尼德兰地区,翻过比利牛斯山、渡过莱茵河、闯进布列塔尼森林……
正是由于国民民族只是从理性和观念出发塑造新的共同体,它造成了一种假象,只要承认(或者默认)三原则的人,都可以转变为“法兰西民族”
,他的共同体边界可以无限拓展,而这也为日后的拿破仑帝国路线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当然,这些历史常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本时空,等到安德鲁上台之后,他在不断修正另一时空的种种错误做法,包括坚持从法理上将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永久的限定在莱茵河、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与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划定的范围内。
至于其他地区,进驻荷兰和瑞士,的确是打着“自由、平等、博爱”
的旗号;而在德意志、意大利,以及波兰等东欧地区,安德鲁表现更为理性与现实,他是在尊重当地历史,还有民俗民风的前提下,通过以输出“年幼君主”
的方式,完成对占领区的有效控制。
不仅如此,从1795年开始,安德鲁和他下辖的法国中-央政-府,一直在延续、加强大革-命时期的做法,不仅在压制布列塔尼的独立性,还在3年前才正式加入法国大家庭的莱茵兰地区,不留余力的推广法语。
比如说,约瑟夫-富歇在担当莱茵兰总督期间,他曾向安德鲁做出承诺,“会根除那些威胁到新生民族国家安全的语言威胁,把任何一名拒绝学习法语的德意志青年,彻底地清除出莱茵兰,以便给那些居住在法国却不讲法语的人一个严重的警告。”
与此同时,已经接替奥什成为布列塔尼总督的布律纳将军,在南特召开的一次布列塔尼教育官员暨中小学校长的会议上,毫不隐瞒的对着台下的众人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关于四合院之破落户翻身方有为进步快,那是因为起点低,四合院众人欺他年少,看他如何咸鱼翻身,脚踩何雨柱,掀翻养老团,让贾张氏跪地唱征服...
...
堪比X光机的赌石神术,让你一夜暴富不是梦。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会武术,你怕么?一个过气儿公子哥,探索人类天赋,依靠赌石,股票,鉴宝,武术,创建超级商业帝国的荆棘路。这条路上,到底会遇到什么?接下来,我们慢慢揭晓...
豪门千金美丽少妇神秘美女美女统统收下,麦兜儿给自己的评价就是都是水何必装纯,都是狼何必装羊!提示心智不坚者和正道人士不适合阅读,不喜飞过,嘴下留情!(交流群295028470)...
...